
效率 = 投入cycle时间/实际cycle时间 = X一站的作业时间/X后一站的作业时间 当然也可用瓶颈站的作业时间来算, 不过观察X后一站总是较简单、实际。 在流水线上的在制品数量就等于: ( X后一站的作业时间 - X一站的作业时间 ) * (整日的上班时间/X后一站的作业时间) 稼动率的观察 稼动率 = 在作业的时间 / 整日的上班时间 所谓稼动就是流水线上X的工作, 作业者坐在位子上并不表示他有在工作, 有在工作才能做出产品来, 所以要观察作业者在作业的时间。但在实际上, 不可能全天对每个作业者进行测量, 所以有种工作抽查的手法来仿真测量, 其实说穿了就是不时去看作业者在做什么。 流水线作业者坐在位子上并不表示他有认真在工作, 所以X后就是观察每一个作业者的作业速度, 速度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 光从目视很难来比较跟量化, 所以在心里建立起一个标准速度, 快过它就算好, 动作精简、固定而有节奏地进行, 往往有较好的作业速度, 反之不佳, 如此来观察就比较简单。 流水线作业不过不是快就是好, 其动作必须是有附加价值的, 所以还要看其动作是否简单扼要, 所以要求动作经济原则的观念, 简单地说, 人类手部的动作可分为移动、握取、放开、前置、组立、使用、分解, 还有一种心理的精神作用, 其中严格来说只有两种动作有附加价值: 组立、使用, 所以在能满足生产要求的条件下, 尽量排除或简化其它的动作。其原则如下: 1、移动: 使物料自动到达所要的位置、缩短移动距离、减少需移动物品的重量、移动路径周围避免有东西会妨碍移动、让料盒斜置以缩短绕过边缘的距离等。 2、握取: 料盒里的物料尽可能整齐排放, 不要杂乱堆积、不方便拿取的东西能先预留握取的空间等。 3、前置: 同握取一样, 料盒里的物料尽可整齐排放, 不要杂乱堆积等。 4、组立: 以治工具代替手作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