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面粗糙度可达RaO.4μm左右。主要用于精度、小型且不宜磨削的有色金属零件的外圆加工,或大型普通外圆表面加工。精细车时应采用的切削速度、小的背吃车床量和进给量来进行加工。对于精度要求在1T6以上的铁碳合金材料零件,则采用其他方法加工(如磨削)。用作改善材料切削性能的热处理方法有正火和退火。一般认为硬度在HBS范围内的钢材,其切削加工性通常。例如,含碳量大于0.5%的碳钢或碳合金钢,其硬度过而难以加工,容易磨损车床,一般采用退火工艺来降低硬度;而含碳量小于0.3%的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其硬度过低,切削时容易"粘车床”,使车床发热而磨损,而且工件的表面质量较差,一般采用正火工艺来提升硬度。用作改善切削性能的热处理工艺通常安排在原材加工之后、切削加工之前进行。
由于在大气中加热和冷却,表面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氧化,严重地降低了冷拉钢材的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由于氧化严重将产生氧化皮剥落,从而降低了金属的收得率。生产统计表明,无保护气氛加热炉进行GCr15冷拉材退火时,因氧化皮剥落造成的金属损失为0.10%~0.20%。不同加热方法与GCr15冷拉材的氧化增重试验结果。数据表明,在700~800°C温度时,感应加热的氧化增重植仅为电炉加热的20%~25%,快速加热和无保温时间的快速退火方法,能明显降低金属的氧化。由于感应加热降低了金属氧化,使退火处理前后钢材的尺寸变化很小。给出了GCr15冷拉材退火处理前后,对应位钢材直径的变化。数据说明,经800°C感应加热快速退火处理后。
钢材的尺寸变化均在标准规定允许范围之内,对钢材的尺寸精度等X没有影响。管件冷拉过程中,由于塑性变形而使金属晶粒产生滑移、扭曲和破碎,从而在金属内部产生应力。在应力作用下钢材的硬度升,塑性下降出现加工硬化现象,以致不能继续进行变形。为此,必须进行再结晶退火,消除硬化现象,恢复塑性。再结品退火温度,主要取决于金属的再结晶温度。而再结晶温度又随塑性变形程度、化学成分、加热速度、原始组织等因素而变化。对于冷拉轴承钢而言,再结晶温度主要由变形程度和感应加热升温速度两项因素所决定。GCr15冷拉钢材再结晶温度与变形程度的关系表7-40给出了变形程度与再结品温度的关系。随变形程度(压缩率)的增大,开始再结晶温度降低.而完成再结晶温度保持不变。
因其剪切变形大于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因此不应用于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又因其在荷载作用下产生滑移,所以也不宜用于承受反向内力的连接。对于承受拉力的受拉型强度螺栓连接,由于预拉力的作用,构件间在承受荷载以前已存在挤压力。当强度螺栓受到外拉力作用时,X先要抵消这种挤压力的作用。在克服挤压力之前,对螺栓的预拉力没有大的影响;当构件完全被拉开后,强度螺栓的受力情况与普通螺栓受拉相同。焊接过程是一个局部加热而后逐渐冷却的过程。施焊时,在焊件上产生不均匀的温度场,焊件产生不均匀的变形,从而产生焊接应力。焊接残余应力是指焊接后残留在焊接结构中的应力,它是在没有荷载作用下的内应力,可在焊件内自相平衡,纵向焊接残余应力受力要求。
而非焊接结构对含碳量可降低要求。工作条件:钢材处于低温时容易冷脆,因此在低温条件下工作的结构,尤其是焊接结构,应选用具有良好低温脆断性能的钢。此外,露天结构的钢材容易产生时效,有害介质作用的钢材容易腐蚀、疲劳和断裂,也应加以区别地选择不同材质。钢材厚度:薄钢材棍轧次数多,轧制的压缩比大,厚度大的钢材压缩比小,所以厚度大的钢材不但强度较小,而且塑性、冲击韧性和焊接性能也较差。因此,厚度大的焊接结构应采用材质较好的钢材。对钢材质量的要求,一般地,承重结构的钢材应保证抗拉强度、屈服好处、伸长率和硫、磷的含量,对焊接结构尚应保证碳的含量(由于Q235-A钢的碳含量不作为交货条件,故一般不用于焊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