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肥装卸平台,合肥升降设备。合肥快速工业门可以实现快速装卸货,
装卸货平台设计 本公司旨在提供设计一个安全、高效的现代化装卸货平台的原则;重点在于以机动叉车或手动搬运车为主的托板运输的装卸货操作上。典型的现代托板货物装卸平台包括一个高起的装卸货站台,一个作为站台与运输车辆之间连接浮桥作用的高度调节板和将货物搬运进出运输车辆的叉车或手动搬运车。
装卸货平台的设计是整个设施流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装卸货平台是物料在设施流通程序的起点和终点,它将物料在室内流通与对外运输结合在一起,所以它必须与整个设施系统的效率相匹配,才能保持整个企业的高生产力。
装卸货平台亦是隐藏着许多危险的地方(包括叉车意外坠落平台等),故平台的安全设计必须与该设施的其它系统的高标准相匹配,重点考虑将这些危险降至X低,不能掉以轻心,以保障操作人员与生产安全。
地点的设计考虑
装卸货平台位置的选择
为减少物料搬运成本,平台的位置选择应考虑尽量缩短搬运工具/车辆在厂内的行驶距离。在建筑物外将满载的运输车辆调动至X地点远比将所载的物料逐托板搬运至室内X地点容易。
平台位置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厂内生产流程及操作需要。平台的布置有以下两种模式:
-合并式:装货与卸货在同一平台(图一);
-分离式:装货与卸货在不同平台(图二)。
合并式平台常用于物流量不大的小型厂房,但因这种平台需同时完成两种功能,所以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搬运工具/车辆在厂房内行驶的距离。
物料在厂房的一端进入生产线,而生产程序结束于另一端的厂房多设置分离式平台;这样可X大限度地缩短物料在厂房内流动的距离。
厂区交通流向的设计
车辆转弯时,应设计使司机驾驶位处于内圈位置,使司机视野良好,便于控制车辆。因此在设计厂内车辆行驶路线时,应使车辆在转弯时,司机位处于内圈位置。右行道X,司机位处于驾驶室左部,车辆行驶路线应设计成逆时针方向(图3)。相反,左行道X,司机位处于驾驶室右部,车辆行驶路线应设计成顺时针方向(图4)。
设计高效的车辆交通流向,应考虑下列因素:
-进出厂主通道应宽阔至足以满足X长货车的转弯半径需要;从效率和安全性方面考虑,应使货车向前驶入厂房,而不是后退进厂。
-进厂通道直角转弯处,内半径应至少8米,外半径应至少16米(图5)。
-单向道路至少应4米宽;双向道路至少8米宽(图5)。
-设计与货车通道分开的员工X通道。
-如设计的装卸货台不能满足X高货流量时的需要,则应考虑设计足以容纳所有等候货车的等候区。
平台外围区或的设计
平台外围区域指的是装卸货台前至围栏区(或障碍物区)之间可供货车使用的区域。它应包括装卸货时用于泊车的装卸区及调动货车进出装卸区所必需经过的调动区(图6、图7)。
泊车位之间中心线距离建议应至少3.5米(图7),如要考虑同时开启车门,泊车位之间中心线距离X好为4米。平台外围区域的大小取决于泊位中心线间距离、货车长度及货车的转弯角度。同时,如拖车装卸货时,拖车头会暂时脱离开货柜(或车厢),则所需平台外围区域可相应减小。
下表是40英尺标准货柜所需的X小平台外围区尺寸:
中心线间距(米)3.5 4.0 4.5 5.0 5.5
外围区长度(米) 36.5 35.5 34.5 33.6 32.8
上表是我们建议的X低值,如特长的货车会经常使用装卸货台,则应按比例如长外围区,例如:对48英尺(14.6米)长的货柜拖车,外围区需相应增加20%。如厂区内车辆行驶路线的设计使货车转弯时,司机驾驶位不得不处于外圈位置(右行道X,货车顺时针转弯),则外围区域应额外增加15米。
如厂房没有设计平台或平台不够高,泊车区需下挖以使货车底板与装卸平台接近同高,这进装卸区形成了一个向平台方向倾斜的斜坡(图8)。理想情况下,这一斜坡的坡度不能X过10%。陡坡会使货车车底板倾斜过大,货物有倒栽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