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2芯ODF光纤柜光中继器有两种结构形式:一种是光电光中继器,由光检测器、电信号放大器、更新电路、驱动器和光源等组成,其作用是将光信号变成电信号,经放大和更新,然后再变换成光信号送入下一段光纤中传输;另一种是用光纤放大器实现在线光信号放大实际的光纤通信系统远比上述模型复杂。根据不同的需要,光纤通信系统还包括各种无源光器件。光波分复用系统还包括波分复用器/解复用器等。利用光进行通信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我国古代使用的烽火台就是大气光通信的好例子。那时候,大部分文明社会已经使用烟火信号传递单个的信息,后来的旗语、灯光甚至交通红绿灯等均可划入光通信的范畴,但可惜它们所能传递的距离和信息量都十分有限。近代光通信的雏形可追溯到1880年Bl)明的光电话,他用阳光作为光源、硒晶体作为光接收检测器件,通过200m的大气空间成功地传送了语音信号。
1152芯ODF光纤柜细节图片
ODF光纤配线架又称光纤配线柜,144芯288芯216芯360芯576芯720芯864芯960芯1152芯1440芯等光纤配线架.
ODF所有的零件采用的材料应具有防腐性能,如该材料无防腐性能应作防腐处理;其物理、化学性能必须稳定,并与光缆护套和尾纤护套相容。为防止腐蚀和其他损害,这些材料还必须与其他设备中所常用的材料相容。
ODF中表面电镀处理的金属结构件,在通过盐雾试验方法进行48h盐雾试验后,外观不得有肉眼可见的锈斑。
采用涂覆处理的金属结构件,其涂层与基体应具有良好的附着力,附着力应不低于GB/T9286标准表I中2X要求:在交叉处和/或沿切口边缘有涂层脱落,受影响的交叉切割面积明显大于5%,但不能明显大于15%。
设备中非金属材料的结构件及光纤连接器的燃烧性能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试验样品没有起燃;
2)试验样品离火后持续有焰燃烧的时间不X过10s,并且火焰或从试验样品上掉落的燃烧或灼热颗粒未使燃烧蔓延到放在试验样品下面的底层。[1]
单元式的光纤配线架是在一个机架上安装多个单元,每一个单元就是一个X立的光纤配线架。这种配线架既保留了原有中小型光纤配线架的特点,又通过机架的结构变形,提供了空间利用率,是大容量光纤配线架早期常见的结构。但由于它在空间提供上的固有局限性,在操作和使用上有一定的不便。
抽屉式的光纤配线架也是将一个机架分为多个单元,每个单元由一至两个抽屉组成。当进行熔接和调线时,拉出相应的抽屉在架外进行操作,从而有较大的操作空间,使各单元之间互不影响。抽屉在拉出和推入状态均设有锁定装置,可保证操作使用的稳定、准确和单元内连接器件的安全、可靠。这种光纤配线架虽然巧妙地为光缆终端操作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但与单元式一样,在光连接线的存储和布放上,仍不能提供大的便利。这种机架是目前多的一种形式。
模块式结构是把光纤配线架分成多种功能模块,光缆的熔接、调配线、连接线存储及其他功能操作,分别在各模块中完成,这些模块可以根据需要组合安装到一个公用的机架内。这种结构可提供大的灵活性,较好地满足通信网络的需要。目前推出的模块式大容量光纤分配架,利用面板和抽屉等X特结构,使光纤的熔接和调配线操作更方便;另外,采用垂直走线槽和中间配线架,X地解决了尾纤的布放和存储问题。因此它是大容量光纤配线架中受欢迎的一种,但它目前的造价相对较高
光纤配线架的选型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各地应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在认真了解,反复比较的基础上,才能选出一种能满足当前需要和未来发展的光纤配线架。[2]
虽然在以后的几十年中,科技工作者对Be的光电话具有浓厚的兴趣,但由于缺乏合适的光源及光在大气中传输的严重衰减性,这种大气通信光电话未能像其他电通信方式那样得到发展。19世纪30年代电报的出现用电取代了光,开始了电信时代。1876年电话的发明引起了通信技术本质的变化,电信号通过连续变化电流的模拟方式传送,这种模拟电通信技术支配了通信系统达100年之久。20世纪电话网的发展导致了电通信系统的许多改进,用同轴电缆代替了双绞线大大提高了通信容量,较好代同轴电缆在1940年投入使用。由于需要传送的信息数量急剧增长,对通信的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使载波频率进一步提高才能满足要求。但是当频率X过10MHz,使用同轴电缆的传统方式通信损耗较大,这种限制导致了微波通信系统的发展。